(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一、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岛和绿色崛起目标,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初步核算,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全省生产总值2855.26亿元、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1.47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803.67亿元、增长10.9%,其中工业增加值521.15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1340.12亿元、增长9.4%。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达5147美元。
——全口径公共财政收入770.87亿元、增长11.7%。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09.44亿元、增长20.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45.38亿元、增长33.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2.34亿元、增长15.0%。
——进出口总额143.3亿美元、增长12.3%。
——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涨幅3.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18元、增长13.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408元、增长14.9%。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6万人。
——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2%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均完成年度计划。
——人口自然增长率8.87‰。
经济运行主要有以下十个特点: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省生产总值逐季回升,一至三季度分别累计增长8.0%、8.1%、8.4%,全年增长9.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1:28.3:45.6调整为24.9:28.2:46.9,服务业占比继续提高。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3.5%提高到14.3%。
(二)“项目建设年”成效显著。一是投资规模突破2000亿元。省政府专门成立重大项目推进协调办公室,实行“六个一”目标责任制,省四套班子领导三轮带队深入各市县和部门督查,各市县、各部门狠抓落实,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全力推动重点项目滚动建设,有力支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45.38亿元、增长33.1%,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70亿元、增长77.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3.9%。二是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开工或加快建设。基础设施方面,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东方电厂二期等项目竣工,昌江核电一期、红岭水利枢纽等项目处于主体施工阶段,西环高铁三亚站至凤凰机场段、屯昌至琼中高速公路等项目开工建设。产业项目方面,英利太阳能电池二期、30万箱红塔卷烟等项目投产,神州半岛喜来登酒店等9家五星级酒店营业,中海油精细化工一期、300万吨液化天然气站线、海棠湾国家海岸等项目进入投资高峰,航天发射场配套区、东软信息产业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城镇化建设方面,省眼科和耳鼻喉头颈外科医院等项目竣工,市县供水工程及管网建设、海口市旧城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海口西海岸南片区一期、观澜湖旅游小镇等项目开工建设。三是一批事关海南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100万吨乙烯及炼油改扩建工程列入国家“十二五”专项规划,并明确在“十二五”末建成投产,目前项目核准工作顺利,有望近期获批;美兰机场二期扩建、红岭灌区、文昌铺前大桥等项目获批准立项,博鳌机场可研获国家批准,“田字型”高速公路列入国家公路网规划。四是国家预算内投资和地债投资力度加大。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46.58亿元、比上年多14.71亿元,发行地方债券40亿元、比上年多11亿元。五是资金到位率较好。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合计达4319.01亿元、比上年多1529.24亿元、增长54.8%。其中,国内贷款937.05亿元、增长46.9%,企业自筹资金1947.95亿元、增长1.3倍。
(三)产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一是农业延续多年来良好发展势头。主要农产品又获丰收,冬季瓜菜种植面积300万亩,产量452万吨、增长10.8%,生猪出栏580.89万头、增长13.1%,水产品产量172.73万吨、增长7.8%,恢复和新建深水网箱3499口。投入21.9亿元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大广坝二期、红岭水利枢纽等重点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完成15宗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开工建设56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二是工业生产保持增长,建筑业较快增长。工业克服国内外市场需求减弱及工业产品价格下滑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建筑业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增加值增长15.1%,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行业之一。三是旅游业持续较快增长,金融业发展提速。接待旅游过夜人数3320.3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9.12亿元,分别增长10.6%和17.0%。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1.3%,增速比服务业快11.9个百分点。顺利实施金融“五个一”工程。中信银行海口分行、招商银行海口分行、海口农商银行挂牌营运,阳光人寿保险公司总部、亚洲金融联盟落户三亚,海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开业。双城药业成功上市,海南航空等企业完成定向增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93亿元,创历史新高。
(四)消费需求继续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0%,其中比重较大的油品消费额增长17.1%。农村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城镇6.1个百分点。实施离岛免税调整政策,效应得到进一步释放,日均免税销售比政策调整前增长近50%,全年累计实现免税销售额23.65亿元。
(五)三沙市设立带来发展新机遇。国家已明确对三沙市基础设施、海洋渔业、海洋执法、生态环保综合财力补助等方面加大投资支持力度。国务院批复“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确定了未来10年我省海域资源配置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区划目标,建设海洋强省有了“路径图”。国家税务总局正式批复海洋石油税务分局落户海南。
(六)开放改革取得新进展。一是争取国家政策取得新突破。财政部调整离岛免税政策,将免税商品品种扩大至21种,免税购物限额提高至8000元。国家发改委增加了我省“十二五”能源消费总量和用电量考核指标,能源消费总量由1686万吨调整为2100万吨标煤、年均增速由4.45%调整为9.1%,用电量指标由230亿千瓦时调整为290亿千瓦时、年均增速由7.7%调整为12.7%。二是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由我省承办的第八届泛珠大会盛况空前、成果丰硕,签署合作项目24个、总投资2017亿元。成功举办或承办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第15届冬交会、三亚国际财经论坛、中国体育博览会、世界高尔夫球明星赛等一系列重要活动,中非合作圆桌会议永久性会址落户万宁,海南对外影响力继续扩大。省政府与国务院国资委签署战略合作纪要并与央企签约项目51个、总投资2288亿元;与工信部、国家体育总局等国家部委和中国医药集团、中国华融、浪潮集团、飞利浦等大型企业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海口至越南集装箱班轮航线开通。海航集团收购法国蓝鹰航空48%股权,海南农垦集团并购新加坡橡胶贸易R1公司75%股权。三是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农垦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桂林洋农场移交海口市管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超过国家要求,基本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对提升我省服务业开放水平具有重大意义的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已报国家相关部委会签,即将报国务院审批。三亚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海口市申报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取得实质性进展。空域管理改革取得新成效,新增航空航线48条。四是开发区发展步伐加快。召开两次全省园区工作会议,编制完成第一批10个重点园区建设规划,设立从2013年起每年10亿元的园区发展专项资金。国务院批准洋浦开发区规划范围调整方案,享受保税政策的开发区面积扩大了9.7平方公里。洋浦神头港区水域开放通过国家验收。海口国家绿色科技产业国际创新园获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
(七)“科学规划年”有序推进。编制完成《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并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定。基本完成49个“十二五”专项规划的组织编制和批复工作,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相互衔接的“十二五”规划体系。省政府审议通过东方、文昌等5 个城市总体规划,全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获批实施。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总体规划向社会公示,正报省政府批准。204个建制镇、45个农场场部及22个特色旅游风情小镇等总体规划修编基本完成。
(八)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一是龙头经济板块支撑力增强。海口、三亚、儋州、洋浦经济总量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55%,比重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二是西部地区贡献率继续提升。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快于东部和中部地区1.7个和1.5个百分点;投资增长53.7%,分别快于中部和东部地区14个和26.9个百分点。三是各市县竞相发展。澄迈、昌江、陵水等8个市县地方生产总值增速超过10%,乐东、琼中、东方等10个市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40%,白沙、保亭、屯昌等6个市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速超过30%,定安、临高等7个市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超过20%。
(九)生态保护取得新成绩。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2%以上;二氧化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量均控制在计划内。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到75%以上,清洁能源发电量占统调发电量的28.1%。海南低碳试点省获批,昌江资源枯竭型城市(县)再获国家补助资金1.41亿元。在全国率先建立逐年增长的生态补偿投入机制。新增造林66.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1.5%,提高1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河湖和近岸海域水质继续保持全国一流水平。
(十)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大。全省民生支出657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71.5%。年初向社会公开承诺的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一是超额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开工建设11.14万套,竣工8.22万套,29.46万群众迁入新居。二是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水平由每年200元提高到240元,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每月70元提高到85元,扶贫标准由人均年收入1393元提高到2650元。三是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新建成幼儿园181所,新增学位2.6万多个;新建成8所思源学校,新增学位1.85万个;14.4万名中职学生享受免学费;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建成开诊,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四是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9%和14.9%,中部市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新增安全饮水人口30.83万人,物价涨幅由上年的6.1%回落到3.2%。
总的来看,2012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经受住了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变化的考验,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的结果。同时,也要看到我省还存在着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不强、市场发育不充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乡发展不够协调、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不高、社会事业发展不够等困难和问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措施
根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总体要求,201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控制在5%以内,新开工城镇保障性住房3.5万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1‰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全力抓好“五十大工程”建设,着力做好以下十项工作:
(一)着力抓投资、促消费,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增长。一是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确保2013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575亿元、增长20%。初步安排省重点项目321个、比上年增加56个,年度投资1423亿元。按结构分,安排产业项目170个、计划投资64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项目30个、投资67亿元,第二产业项目54个、投资202亿元,第三产业项目86个、投资380亿元;基础设施项目70个、投资362亿元;城镇化项目81个、投资413亿元。要按照竣工投产一批、加快推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和策划储备一批的原则,全力以赴抓好年度投资838.6亿元的“五十大工程”建设。同时,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海口南渡江引水工程等项目尽早获得国家批准;加快琼中—五指山—乐东—三亚高速公路、万宁—儋州—洋浦高速公路、儋州机场、30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等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国债规模的契机,争取2013年我省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50亿元以上,最大限度争取国家扩大代我省发行地债规模。加强政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基础设施、“三农”、优势产业、重点项目和小微企业等的信贷支持,争取信贷投放规模增长18%以上;中小企业担保贷款25亿元以上、农民小额贷款35亿元以上。三是强化项目管理,提高效益。清理项目审批事项,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精减审批环节;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稽察和督查,开展建设项目后评价;做好招投标管理和概算审核工作,加大政府项目投资控制的管理力度。推进省级和市县级项目库建设,做好重点项目动态管理,强化淘汰机制。严格执行重点项目建设“六个一”目标责任制,定期开展检查和督导,兑现《重点项目推进工作目标奖惩办法》。四是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用足用好国家促进消费政策,扩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产品范围,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养老等便民服务,释放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挖掘和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扩大旅游消费,带动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性消费增长。优化免税购物商店布局,推进竞猜型即开型体育彩票、离岸金融等政策落地。深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造50个农贸市场,争取建成1-2个有示范作用的超市化市场。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城乡居民消费预期。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继续开展“岛外六大促销”,争取形成100家左右重点促销团队,适当对促销成效显著的团队给予奖励。
(二)着力实施“科学规划年”活动,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大规划编制的财力、人力投入,把规划作为硬任务,下功夫抓出成效。一是编制和完善区域发展规划。把全岛作为一个大城市来统一规划建设,启动编制海南省总体规划。做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后的宣传工作和市县功能区规划编制试点工作,修编全省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搞好各类规划之间的协调、衔接与配套。做好“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二是高标准编制城镇化发展规划。在空间布局、功能区定位、产业配套、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通盘考虑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格局,要充分体现民族风情、生态优势及地方特色。三是科学编制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着手编制海域、海岸线、海岛等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渔业、临港工业、海洋旅游业等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快编制三沙区域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
(三)着力推进年度投资231.1亿元的基础设施“十大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①西环高速铁路,加快三亚站至凤凰机场段建设,全面开工建设凤凰机场至海口段,完成投资20亿元;②屯昌至琼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0亿元;③海口海秀快速干道一期,完成投资12亿元;④机场建设工程,完成投资11亿元,开工建设博鳌机场、美兰国际机场二期,加快三亚凤凰机场三期扩建;⑤港口码头建设工程,完成投资26.8亿元,包括海口港中心港区扩建、新海港区汽车客货滚装码头一期、洋浦港区小铲滩作业区、海南炼化码头泊位改扩建、中海油南海西部油田海南码头、海南金海浆纸码头扩建等项目;⑥电力建设工程,完成投资62亿元,其中昌江核电一期完成投资45亿元,开工建设西南部电厂和琼中抽水蓄能电站;⑦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工程,完成投资20.2亿元,包括洋浦经济开发区、昌江循环经济工业园、东方工业园、海口产业园、老城经济开发区、三亚创新创意产业园、儋州木棠工业园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⑧海南航天发射场及配套设施,完成投资32.5亿元,其中海南航天发射场完成投资25亿元,2013年6月底完成土建施工,年底前具备火箭进场合练条件,确保航天发射场配套道路东郊至龙楼公路竣工通车;⑨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7.6亿元;⑩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9亿元,包括联通、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电信智慧民生项目。
(四)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一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实施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落实和创新扶持政策,支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天科技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延伸油气化工产业链,拓展汽车制造、食品加工、建材等产业的上下游项目。重点推进年度投资143.5亿元的工业“十大工程”建设:①100万吨乙烯及炼油改扩建工程,跟踪盯紧立项核准及可研、环评报批工作,加强项目设计工作,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②石油储备基地,完成投资46.1亿元,包括中石化洋浦成品油保税库、海南原油商业储备基地、华信洋浦石油储备基地一期、中汇洋浦油品贸易保税库、洋浦港油品码头及配套储运设施等项目;③300万吨液化天然气站线,完成投资10亿元;④海南精细化工,完成投资26.1亿元,一期工程上半年竣工投产,二期工程一季度开工建设;⑤洋浦石化新材料基地,上半年开工建设,完成投资5亿元;⑥150万吨特种油,完成投资3亿元;⑦海马30万辆汽车,完成投资1亿元;⑧160万吨造纸二期,改建设年产70万吨生活用纸生产线,完成投资14亿元;⑨英利1000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开工建设三期工程,完成投资2亿元;⑩软件产业,完成投资26.4亿元,包括海南生态软件园、清水湾国际信息产业园、东软海南软件园一期、中兴三亚、浪潮集团海南产业园等项目。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编制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继续调整优化房地产开发结构,将用地指标向重点项目和品牌企业倾斜,减少纯商品住房开发比例,商品住房报建面积在上年的基础上下降10%以上,引导经营性高端房地产加快发展。通过展销会等手段,加大存量商品房促销力度,促进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协调增长。继续推进金融“五个一”工程,确保海南银行、浦发银行海口分行、华夏银行海口分行和民生银行三亚分行开业运营;推进重组信托投资公司,力争组建1家财产保险公司和l家健康保险公司;支持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推动1-2家企业上市融资和上市公司再融资;争取洋浦油品交易所挂牌运营。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重点,提高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0%和13%以上。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森林旅游、医疗旅游、海洋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加强协调并争取适时开通西沙邮轮旅游,探索建立中国旅游价格指数。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推进年度投资214亿元的旅游文化“十大工程”建设:①三亚海棠湾国家海岸旅游度假区,完成投资28.5亿元;②清水湾旅游度假区,完成投资30.1亿元;③万宁石梅湾旅游度假区,完成投资19.5亿元;④万宁神州半岛旅游度假区,完成投资20亿元;⑤文昌铜鼓岭生态旅游区开发,完成投资15亿元;⑥乐东龙沐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完成投资19.5亿元;⑦影视与旅游购物基地,完成投资19亿元,包括长影“环球100”、海南电影公社和海棠湾购物中心、万宁奥特莱斯、先行试验区免税购物娱乐城等项目;⑧海南航天发射场配套区,完成投资10亿元;⑨陵水海洋世界,完成投资16亿元;⑩20家五星级酒店,完成投资36.6亿元,其中新开工4家、续建10家、竣工6家。三是推动重点园区建设。继续加强重点园区总体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做好与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出台省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办法。提升洋浦开发区、东方工业园、海口高新区、海口综合保税区、昌江循环经济工业园、桂林洋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建设水平和配套功能,推动园区集约化发展。深入研究其他园区产业发展功能定位,适当进行调整。如老城开发区加强规划,侧重发展软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金牌港毗邻洋浦,可策应和配套洋浦开发区,承接发展油气化工下游产业。推进海南生态软件园、三亚创意产业园、美安科技新城、定安塔岭工业园、清水湾国际信息产业园和文昌航天科技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招商引资能力,加强点对点招商,加快项目进区入园。建立重点园区运行调度机制,加强对重点园区经济运行的监测、统计、定期报告。四是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引进一批高科技企业,争取新增国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支持和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攻关合作,新建产学研用联合体5个以上。推进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整合中国热带农科院和海南大学各自的科技创新资源,积极申报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五是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带动战略。制定和实施培育骨干企业五年行动计划,培育打造海南旗舰型企业集群,力争年内新增年产值百亿元以上工业企业2家、50亿元以上1家、10亿元以上3家、亿元以上10家。
(五)着力提升特色现代农业水平,巩固和发展“三农”工作好势头。一是增强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竞争力。加快农业基地化、标准化和品牌化进程。改造90万亩标准化菜田,冬季瓜菜种植面积保持在300万亩以上,产量465万吨,出岛量330万吨。创建304家热作标准化示范园,新种橡胶20万亩,确保橡胶良种率90%以上;水果产量达到340万吨。新建136家标准化养殖小区,力争全年生猪出栏超1000万头、家禽出栏达2.7亿只。建设规模化花卉生产基地,扩大花卉种植面积。推进5万亩南繁育种科研核心区建设,培育文昌航天育种基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新增瓜菜设施大棚1.5万亩,新增预冷库4万吨,新建集约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示范基地6.5万亩,喷滴灌节水设施70万亩,地膜覆盖栽培210万亩。高度重视培育农业品牌,力争培育著名农产品品牌超过30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品”生产基地面积达1/3以上。继续扶持本土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深化海胶集团与大企业的合作,促进天然橡胶产业延伸产业链;积极吸引中粮集团等知名龙头企业落户;加快建设中商、罗牛山、马村港、儋州王五等一批农产品加工和物流园区,力争全年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20亿元。二是全力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制定落实到项目和农户的增收方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劳务性收入占比。鼓励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等形式,参与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鼓励发展农家乐等新的经营业态,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三是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提高产业扶贫投入比重,确保6万人脱贫。继续落实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措施,力争全年惠农补贴15亿元以上。四是加快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达到40亿元,推进大广坝二期、红岭灌区、南渡江流域调水和儋州天角潭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确保85座重点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225座重点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继续实施农村公路砂土路改造和联通工程,开展“一年百个”农村客运候车亭建设。完成农村户用沼气1286万立方米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年度投资52.4亿元的农业“十大工程”建设:①绿化宝岛,完成投资11.43亿元;②红岭水利枢纽,完成投资9.5亿元;③红岭灌区,落实好项目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等各项批复工作,上半年开工建设,完成投资0.5亿元以上;④海口市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完成投资9亿元;⑤国家冬季瓜菜基地,完成投资1.8亿元;⑥海洋渔船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0.9亿元;⑦海口罗牛山农产品加工园,完成投资3.5亿元;⑧海南中商农产品中心市场,完成投资2亿元;⑨三亚崖州中心渔港,完成投资3亿元;⑩临高厚水湾渔业物流中心,完成投资0.9亿元。
(六)着力推进三沙市开发建设,加快海洋强省建设。一是组织编制好三沙发展规划和环保规划。发展规划要充分体现国家赋予海南建设全国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的战略定位,充分体现建设海洋强省在目标、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诉求,争取国家的最大支持。二是加快三沙市基础设施等建设。加快推进三沙市基础设施、政权建设、综合执法、海洋生产等项目建设。优先实施好国家已给予资金支持的“三沙一号”交通补给船、捕捞船队、清澜港三沙后勤补给码头等三沙急需建设的重要项目。确保永兴岛综合码头一期工程、海水淡化厂、污水处理、垃圾收集转运等项目年底前投入使用。三是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做大海洋产业规模,力争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7%以上。大力发展现代渔业,争取实现渔业增加值190亿元、增长7.6%。新建200艘大吨位渔船,组建南海远洋捕捞船队,加大西南中沙渔场开发力度;推进深水网箱养殖加快发展,鼓励向三沙海域延伸拓展,力争深水网箱达到5000口以上。抓住国家批准设立海南省国家税务局海洋石油税务分局的有利条件,用好国家赋予我省的南海油气资源税收征管政策,做好中海油、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的服务保障工作,谋划推动南海油气资源开发与服务基地建设。同时,发展油气化工、船舶修造、航运物流等临港工业。
(七)着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城镇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动城镇化建设,带动区域协调发展。一是以中心城市建设为重点。推进澄迈、定安、屯昌与海口融合的大海口和陵水、保亭、乐东与三亚融合的大三亚建设,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提升城市特色和品位,形成琼北省会城市经济圈和琼南旅游经济圈,增强对全省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儋州与洋浦,贯彻“互促并进、协同发展”原则,逐步建设成为西部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东方、昌江、临高等市县发展。推动文昌、琼海、万宁等市县融合式发展,将东部沿海建设成重要经济板块。其他市县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力争打破市县界限,在生产加工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到区域协调发展。二是突出发展示范特色小城镇建设。在抓好海口观澜湖旅游、万宁兴隆温泉、澄迈福山咖啡、万宁华润希望、儋州光村雪茄、五指山水满旅游等重点特色小镇建设的同时,依托现有古城、古镇、景区、黎苗风情和产业园区,集中力量规划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特色小城和风情小镇,使之成为产业集聚地、文化展示区、旅游新景点、就业蓄水池。同时搞好户籍、土地、社保等配套改革,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三是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城镇骨干道路建设,打通进出通道,构建城镇基本框架。完善城镇供排水、供电、通讯、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用市政建设,开工建设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项目15个,同步配套文化、教育、卫生等基本服务设施,稳妥推进旧城和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重点推进年度投资197.6亿元的城镇化“十大工程”:①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77.6亿元;②海口观澜湖,完成投资16亿元;③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移民安置区小镇,完成投资40.5亿元;④海口西海岸片区开发,完成投资11亿元;⑤海口大英山片区开发,完成投资6亿元;⑥海口旧城改造,完成投资15亿元;⑦三亚鹿回头半岛开发,完成投资10亿元;⑧三亚湾新城,完成投资9亿元;⑨儋州滨海新区,完成投资6.5亿元;⑩省肿瘤医院建设,完成投资6亿元。
(八)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夯实绿色崛起的生态基础。一是继续实施“绿化宝岛”工程。新增造林面积64万亩,继续为海南长远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退耕还林、海防林工程建设。全面启动低碳试点省工作,争取将海南省列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强化中部生态核心区的规范管理。二是严格落实节能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考核责任制。认真开展节能减排、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执行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和环境准入标准,坚决淘汰“两高一剩”产能。全面落实国家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配套措施及指标任务,完善能源消耗预警机制。加强高耗能行业节能监管,落实节能环保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光伏发电、风电及天然气应用等清洁能源发展,争取新能源示范城市和国家节能减排综合试点获批。继续实施绿色照明示范、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工程。三是加强重点饮用水源、主要河流与水库、主要近岸海域和重点旅游区环境监测。构建环境监测预警信息网络。完善污水、垃圾收集网络,提升已建成污水、垃圾处理厂运营管理水平。
(九)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和推进改革创新,发挥好开放改革排头兵作用。一是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优化对外开放的软硬环境,进一步完善我省对外开放的产业、财税等相关政策,明确投资政策和准入标准,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严格兑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调动全社会招商引资积极性。精心包装一批项目,瞄准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针对性招商,争取在引进投资几十亿甚至是上百亿级项目上取得突破。落实重点项目跟踪推进责任制,确保第八届泛珠大会等招商成果落地。支持有条件的本土企业“走出去”设立机构,积极稳妥开展并购和扩大销售业务。进一步完善贸易便利化政策措施,支持我省对外贸易加快发展。办好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中非圆桌合作会议、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儋州国际马拉松赛等一批重要活动。积极争取全球服务业峰会、WTO部长级会议、全球粮食论坛等周期性国际会议在海南召开。二是继续深化各项改革。认真落实中央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重点抓好十项改革:①加快推进农垦体制“三融入”改革,支持农垦集团打造成千亿元企业,切实改善垦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让更多的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垦区人民群众;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城乡居民大病统筹工作,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③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网上标准化审批和并联审批工作;④做好三亚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⑤积极申报海口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⑥推进海南博鳌乐城医疗旅游先行区建设;⑦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探索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⑧推进金融创新,用好用活发控、交控等现有投融资平台,尽快组建市县和农垦投融资平台,放大资本金利用率;⑨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鼓励发展民营经济;⑩加快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建设,创新开发建设和投融资模式,加快重点项目落地。
(十)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和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努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障市场供应,抓好常年蔬菜基地建设,集中连片新建2.85万亩常年蔬菜基地;实施200万只蛋鸡项目,确保鸡蛋产品基本自给;做好重要商品的产运销衔接,合理安排粮油糖肉的收储和投放;继续实施物价联动补贴制度。降低流通成本,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的扶持力度,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规划和建设,抓紧出台降低流通费用综合性实施方案。完善应对突发事件引发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应急预案,加强舆论引导,稳定居民消费心理和社会通胀预期。强化价格监管,严肃查处价格欺诈、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二是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支持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保证建设质量,完善配套设施,切实做好公平分配和有效入住工作,把保障性住房真正惠及在低收入困难群众身上。新开工城镇保障性住房3.5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5万户,库区移民危房改造0.32万户。三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产业就业计划,建设省级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5万人。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5万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2%以上。全面帮扶就业困难人员,确保零就业家庭基本动态为零。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充分发挥其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四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继续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给予弱势群体适当补贴,做好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扩大异地就医结算合作范围,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赈灾等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五是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养老等各项社会事业。以农村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争取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覆盖率达75%以上,学前三年入园率70%左右。继续推进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开展第一批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达标验收。扩展普通高中优质资源,新增学位6000个以上;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落实中职学校全面免除学费政策。继续加大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加快高校结构调整,继续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扶持农村急救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扩大村卫生室新农合定点范围;加大省级和地市级综合医院能力建设,启动省儿童医院建设;加快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医疗健康卡”全省配套推开;确保省托老院、9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5个社会福利设施项目建成运营;完成农村敬老院等级评定。探索建立困难老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实现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全覆盖。六是不折不扣完成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件民生实事。抓紧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责任和进度要求,细化落实工作任务,加强协调配合,合力推进实施,强化监督检查和目标责任考核,确保十件民生实事工程顺利完成。
做好2013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自觉接受省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省政协的意见和建议,真抓实干,奋力拼搏,为加快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度假天堂、幸福家园的海南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