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加强民族工作,不断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二)总体目标。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不断发展,贫困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群众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对外开放水平有较大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进一步保护和发展,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理论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民族法制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民族关系更加和谐,民族团结更加紧密,少数民族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改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基础条件。
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对带动当地发展起重大作用的交通、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民族地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推动实施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沼气、乡村道路、危房改造、文化设施等公益型项目。
优先在条件具备的民族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深加工项目,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扶持利用和开发能源、旅游、文化等优势资源,进一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龙头产业,带动当地配套产业和社会服务业的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建立完善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等生态工程,妥善解决群众生存环境问题。
(二)着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特困问题。
重点扶持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实施特困少数民族群众解困工程,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安居温饱、易地搬迁和劳务输出力度,推动各项扶贫措施进村入户。协调相关部门将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村全部纳入推进整村扶贫实施范围,强化对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直接帮扶。
(三)努力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水平。
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作业本费、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和民族寄宿班学生生活费等政策,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切实保护少数民族妇女儿童受教育的权利。配合相关部门采取可行措施,提高民族地区中小学师资水平和教师待遇。支持民族地区教师定期到大中城市进修学习。积极开展大学生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帮扶工作。
争取扩大省内普通高等院校和国家民委委属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的招生规模。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完善奖助学金制度,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四)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事业。
加快完善民族地区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协调相关部门优先安排民族地区公共医疗卫生机构改造,逐步实现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的房屋、设备、人员、技术四配套。加快民族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疾病防控体系建设,重点扶持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的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加强传统民族医药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开展黎苗等少数民族民间医药技术及单验方的挖掘整理研究,筛选、评价、推广一批安全、有效、适用的技术、方法和方药。
协助相关部门加强民族地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大力推进改水、改厕、改厨工程,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宣传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卫生、疾病预防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综合服务体系,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引导和鼓励少数民族群众依法实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
(五)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
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大力扶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发掘、整理和展示宣传力度。加强对少数民族文物和珍贵实物资料的抢救保护,重视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大力培养传承人和民间能人、艺人。依托高等院校和社会团体,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建设,培养更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六)切实加强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制订和实施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大少数民族党政干部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实施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培养工程,加强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扩大数量、改善结构、提高素质。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创造良好的用人机制和环境,鼓励、支持、吸引各级各类人才到民族地区发展创业,贡献聪明才智。
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力度。协助相关部门继续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加大选调优秀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力度。加强民族地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选派少数民族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修学习。加强民族地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强化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
(七)逐步健全民族法制体系。
继续推进我省《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条例》、清真食品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对民族工作法律法规执行的监督检查,推进依法行政。
(八)继续营造各民族和谐发展社会环境。
加强对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民族基本知识、民族理论政策以及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制订和实施宣传教育规划和“六五”普法规划。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把民族基本知识、民族理论政策以及民族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纳入公民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建立一批全省民族团结教育基地。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社区)建设活动。建立民族关系监测系统,进一步完善处置涉及民族因素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三、主要项目
为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及我省少数民族和谐发展需要,从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以下六大项目:
(一)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
民族村寨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延续的灵魂和血脉。民族村寨不仅蕴藏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也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和民族乡村旅游等特色经济,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不仅对传承民族优秀村寨文化遗产、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建设民族文化特色、联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具有相当高的价值,可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注入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十二五”期间,拟在全省民族地区的旅游景点周边规划选址保护20个民族特色村寨,每年建设4个。建设内容包括村寨建筑物改建、村道改造、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加强民族文化建设等。在项目建设中最大限度保持传统民族特色风貌。
(二)五指山黎峒文化园建设项目。
该项目是我省重要的民族文化建设项目,现已列入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项目和《海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旅游项目。该项目位于五指山市水满乡,规划用地3000亩,其中建设用地1000亩,计划投资3亿元人民币建设黎祖大殿及祭祀广场、仿古黎族村落、黎族文化一条街、宾馆酒店及配套设施等。
(三)白查黎族(美孚)特色古村落项目。
白查村是东方市江边乡的一个黎族自然古村落,现有人口380人,78户,全村均为美孚黎。该村现有船形屋208间,其中住屋78间,隆闺60间,谷仓66个,平房(瓦房)2间。要通过将白查村进行全面策划与改造,如民居修复与改造、文物古籍整理与展示、村容村貌整治与美化、树木植被种植与保护、安全设施完善与落实、歌舞民谣恢复与表演、传统习俗恢复与延续、生产生活方式恢复与保留、水利设施恢复与建设、服装服饰技术恢复与展示等,使之成为更具魅力的特色古村落。
(四)海南黎药种植养生基地项目。
海南因气候环境独特而有“天然药库”之称,是植物药材生长的乐园。据了解,海南有4000多种植物,可入药的2000种以上,占全国的40%,药典收载的有500种,经过筛选的抗癌植物有137种,南药30多种,其中最著名四大南药分别为槟榔、益智、砂仁、巴戟。海南的黎族同胞在大约三千年的生息繁衍中积累了大量的民间用药经验,经过口口相传,加上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海岛丰富多样的植被,形成了黎族独特而璀璨的医药学文化——黎族医药。该项目建设选址在保亭县新政镇番坡水库旁,通过建立黎药种植区、黎药药材种苗培育场、黎药仓储、加工区、黎药深加工提取区、综合办公服务区、海南民族医药(黎族)文化长廊、黎药南药苗木繁育种植保护园区、民族医药养生区、黎族药酒园、黎族药浴园、黎族传统理疗区、养生休闲配套区、园区绿化、员工生活区等,争取实现从黎药苗木繁育到种植、再从提取加工到生产销售等整个过程,以便更好地发挥传统黎族民间疗法,挖掘、保护和促进黎医药业发展,为广大患者服务;同时可以带动繁荣地方经济,解决更多就业机会。
(五)海南省民族博物馆规划项目。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是省级民族博物馆,属全国文博系统一级风险单位,是海南省民族文物收藏中心、海南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南省涉外旅游定点单位,同时又是海南省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的基地,是以考古发掘、征集、收藏、研究和陈列海南民族文物为主,研究海南历史和黎族文物为宗旨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设有海南历史文物展、革命文物展、黎族文物展、苗族文物展、回族文物展等六个基本陈列厅和两个机动厅。展览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一体,是国内外宾客了解、认识海南历史,宣传海南、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为此,要加大省民族博物馆的改造和建设力度,通过财政投入和多方筹措资金,征集民族文物、保护文物(藏品)、建设安全防范系统(含安防、消防)项目、维修馆舍、建设省民族文化培训中心等工作措施,让省民族博物馆发挥更大的历史文化教育宣传作用。
(六)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与发展基地项目。
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纺、织、染、绣四大工艺驰名中外,在我国的棉纺织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已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又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项目将采取展示黎族服装服饰文化、举办织锦艺术比赛、织锦艺术精品专题展览、建立织锦培训基地和加强织锦工艺科研与开发等方式,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黎族织锦工艺。